中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

2008-12-23 18:46:20 来源:

    肝硬化虽是现代医学名词,但对肝硬化的症状、体征如黄疽、双胁疼痛、肝脾肿大等早在公元前770~221年的中医古籍中即有描述。一般认为它包括在中医学“徵”、“癖”、“痞”、“积”、“膨胀”等症之中。“徵”、“癖”、“痞”、“积”,包括腹内一切肿块,并不都是现代医学中的肝硬化,但其中现代医学的代偿期肝硬化却包含在“徵”、“癖”、“痞”、“积”病症之中;而失代偿期肝硬化,包含在中医学的“臌胀”之中。中医学对肝硬化病因的认识,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:

    (一)感受外邪

    中医经典巨著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湿热相交,民当病疸”,“风气流行,脾上受邪,民病腹满”。《灵枢・百病始生》说:“积之始生,得寒乃生”。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则认为:“诸腹胀大,皆属于热,此乃八益之邪,有余之症,白天外而入,是感风寒之邪传里,寒变为热”。隋・巢元方在《诸病源候论》中指出:“因外寒郁内热而腹胀”。《景岳全书》中说:“积聚之病,凡饮食、血气、风寒之属,皆能致之”。《张氏医通・积聚》曰:“按积之成也,正气不足,而后邪气踞之”。这里所说的“湿热”、“风寒”等,皆指外邪。说明本病是感受外来之邪而生,大体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肝炎后肝硬化。

    (二)感染寄生虫

    《诸病源候论》中记载:“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,全腹渐大,动摇有声,……名水蛊也”。明・李中梓《医宗必读》说:“此病名有鼓胀与蛊胀之殊。……蛊胀者,中实有物,腹形乏大,非虫即血也”。据《说文解字》对蛊字的解释:“蛊,腹中虫也,从虫从皿”。可以认为当时对蛊胀的病因,明确指出水中有虫为患。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血吸虫性肝硬化。

    (三)酒食不节

    医圣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中就记载有“酒疸”一病。明・《景岳全书・肿胀》篇描述:“少年纵酒无节,多成水鼓。盖酒为水谷之液,血亦水谷之液,酒入中焦,必求同类,故直走血分,……故饮酒者身面皆赤,此入血之证,亦散血之证,扰乱一番,而血气能无损耗者,未之有也。第年当少时,则旋耗旋生,固无所觉,及乎血气渐衰,则所生不偿所耗,而且积伤并至,病斯见矣……。其有积渐日久,而成水鼓者,则尤多也”。不仅指出酒精性肝硬化乃长期饮酒所致,且详细描述了发病过程。

    (四)情志郁结

    《金匮翼・积聚统论》篇说:“凡忧思郁怒,久不得解者,多成此疾”。《格至余论・鼓胀论》:“今也七情内伤,六淫外侵,饮食不节,房劳致虚,……遂成胀满,经曰鼓胀也。”《景岳全书・肿胀》篇认为:“凡七情、劳倦、饮食、房闱,一有过伤,……乃成此证”。由此可见,古代医家多认为精神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。虽然现代医学在病因学上没有明确提出精神状态与肝硬化的关系,但通过研究已经证实,长期情志不佳,可造成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体液免疫异常。故可以认为情志不佳不仅能够造成人们对肝炎病毒的易感状态,而且许多病也与精神状态有关。

3333
3334
更多>
  • 得了肝硬化,我们该怎么吃?

   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,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,肝硬化患者与肝硬化要有着一个长期对抗的过程,而正确的饮食调理,可以帮助肝硬化患者改善肝功能,减缓病情发展,避免诱发并发症。那么肝硬化患者怎么吃该比较好呢?

    ... 详情
  • 肝硬化有哪些症状?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?

    肝脏是一个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,也被叫做“沉默的器官”,其哪怕是只有1/4个好肝也能正常运作,这就导致肝脏疾病的症状不明显,患者往往发现不了,这就导致肝病发现时都已经很严重。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,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,肝硬化如果不及时治疗是有可能引起肝癌的,所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很重要。那么肝硬化有哪些症状?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?

    ... 详情
微信 微信
微信
微信
公众号 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顶部 顶部
顶部